大量饮酒会对身体造成多系统损害,主要危害包括肝脏损伤、胃肠黏膜炎症、神经系统抑制、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以及免疫功能下降。
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脂肪肝,进一步发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酒精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醛可直接毒害肝细胞,抑制肝脏对脂肪的代谢能力,导致肝细胞内脂肪堆积。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临床常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药物辅助治疗,但戒酒是根本措施。
高浓度酒精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急性胃黏膜病变或慢性胃炎。酒精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同时降低胃黏膜前列腺素合成,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出血。典型表现为上腹痛、恶心呕吐、黑便等。铝碳酸镁咀嚼片、瑞巴派特片等药物可缓解症状,但需配合戒酒和饮食调整。
酒精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长期过量摄入会引起脑细胞凋亡、神经递质紊乱,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严重时出现酒精性痴呆或韦尼克脑病。急性中毒可抑制延髓呼吸中枢,引发呼吸骤停。甲钴胺片、奥拉西坦胶囊等神经营养药物可能有一定改善作用。
虽然少量饮酒可能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但过量饮酒会导致心肌细胞脂肪变性、心律失常和高血压。酒精代谢消耗大量辅酶,影响心肌能量代谢,长期可致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下肢水肿等症状,需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评估。
酒精会削弱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淋巴细胞活性,使人体更容易感染肺炎、结核等疾病。长期饮酒者伤口愈合速度明显减慢,疫苗接种效果降低。补充维生素C片、胸腺肽肠溶胶囊等免疫调节剂可能有所帮助,但最关键是控制饮酒量。
建议成年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约啤酒750毫升),女性不超过15克。饮酒时避免空腹,可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B族的粗粮、深色蔬菜。出现肝区疼痛、呕血、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定期进行肝功能、胃镜等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酒精相关疾病,渐进式减酒比突然戒断更易实施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