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保肝利胆等作用,常用于改善目赤肿痛、湿热黄疸、乳痈肿痛等症状。蒲公英全草可入药,其根、叶、花均可食用或药用,主要有改善消化功能、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糖、抗氧化、促进乳汁分泌等作用。
蒲公英含有苦味成分蒲公英苦素和菊糖,能刺激消化液分泌,促进胃肠蠕动,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胀、食欲不振。鲜蒲公英嫩叶可作为野菜凉拌或做汤,其根经烘焙后可替代咖啡饮用。胃肠虚弱者应避免空腹大量食用。
蒲公英中的多糖类物质能激活巨噬细胞,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其维生素C含量是番茄的3倍,与蒲公英醇类成分协同作用,可帮助预防季节性呼吸道感染。建议免疫力低下人群可适量饮用蒲公英根茶,但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慎用。
蒲公英提取物能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延缓碳水化合物分解吸收,对2型糖尿病有辅助调节作用。其含有的绿原酸、蒲公英甾醇等成分可改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患者可将干燥蒲公英叶与桑叶配伍代茶饮,但不可替代降糖药物。
蒲公英富含β-胡萝卜素、槲皮素等抗氧化物质,清除自由基能力是维生素E的10倍。其花蕾提取物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减轻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新鲜蒲公英叶可捣碎外敷晒伤部位,内服建议选择阴干的蒲公英叶泡茶。
蒲公英通过调节催乳素分泌增加母乳量,对产后缺乳有改善作用。其含有的植物雌激素和钾离子能疏通乳腺导管,缓解乳汁淤积。哺乳期妇女可用鲜蒲公英60克煎汤服用,但体质虚寒或便溏者应减量使用。
使用蒲公英时需注意区分药用与食用方式。鲜品每日食用量不宜超过100克,连续服用不宜超过2周。脾胃虚寒者应配伍生姜、红枣等温性食材。蒲公英可能增强利尿剂、降糖药效果,服药期间使用需咨询医师。采集野生蒲公英要避开污染区域,过敏体质者初次食用应小剂量测试。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