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芥末时需注意控制摄入量、避免空腹食用、警惕过敏反应、特殊人群慎用、防止误入呼吸道。芥末含有异硫氰酸酯类物质,过量可能刺激胃肠黏膜,特殊体质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芥末中的异硫氰酸丙烯酯具有强烈刺激性,单次食用超过5克可能引发口腔灼烧感、胃部不适。建议搭配寿司等食物时蘸取少量,每日总摄入量不超过10克。长期过量可能诱发慢性胃炎,出现上腹隐痛、反酸等症状。
空腹状态下芥末直接接触胃黏膜,可能引起胃痉挛或反流性食管炎。建议先食用米饭、面条等主食缓冲刺激,胃溃疡患者更应谨慎。若食用后出现剧烈腹痛,可饮用温牛奶保护胃黏膜。
部分人群对山葵或辣根等原料过敏,接触后可能出现唇舌肿胀、皮疹甚至呼吸困难。首次尝试者可先在手腕内侧涂抹测试,15分钟内无红肿再食用。出现过敏症状需立即服用氯雷他定片,严重时使用肾上腺素笔急救。
孕妇过量摄入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儿童消化道黏膜娇嫩易受损伤,高血压患者需注意芥末可能引发短暂血压升高。哺乳期妇女食用后,乳汁中的刺激性物质可能引起婴儿烦躁哭闹。
芥末挥发物质可能刺激鼻咽部,呛入气管会导致剧烈咳嗽甚至窒息。给幼儿喂食时须将芥末充分拌匀,避免单独放置。若不慎吸入,应立即用生理盐水漱口并保持低头体位。
日常储存芥末应密封避光,开封后冷藏保存不超过3个月。食用后出现持续腹痛、呕吐或皮疹加重,应及时就诊消化内科或过敏反应科。可搭配三文鱼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既能中和辛辣感又能提升营养价值。高血压患者建议选择低钠型芥末酱,糖尿病患者注意查看产品含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