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可能引起死亡主要与病毒直接损伤、继发感染、基础疾病加重等因素有关。流感病毒可导致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风险更高。
流感病毒侵入呼吸道后可能引发病毒性肺炎,破坏肺泡结构导致呼吸衰竭。甲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更易引起弥漫性肺泡损伤,表现为快速进展的低氧血症。重症患者需使用奥司他韦胶囊、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部分病例需要机械通气支持。
流感病毒感染后呼吸道屏障受损,易继发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细菌性肺炎可表现为高热不退、脓痰增多,胸部CT可见肺实变影。临床常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曲松钠注射液联合抗病毒治疗,严重者需入住重症监护室。
流感病毒血症可能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病毒性心肌炎可引起恶性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血压骤降。治疗需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管活性药物等综合措施,病死率较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患者感染流感后,原有疾病控制难度显著增加。血糖波动加剧可能诱发酮症酸中毒,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易出现二型呼吸衰竭。建议此类人群优先接种流感疫苗,发病早期使用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干预。
部分患者出现细胞因子风暴,表现为白细胞介素-6水平急剧升高。这种过度免疫反应可造成毛细血管渗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需使用托珠单抗注射液等免疫调节剂,同时监测D-二聚体等凝血指标。
预防流感相关死亡需重视早期抗病毒治疗窗口期,发病48小时内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效果最佳。高危人群应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日常保持室内通风,流感季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口罩可降低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