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的影响主要涉及呼吸系统症状、全身性反应、并发症风险、特殊人群危害及社会负担五个方面。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表现为高热、头痛、肌痛等全身症状,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流感病毒主要侵袭呼吸道黏膜,早期表现为鼻塞、咽痛、干咳等上呼吸道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支气管炎或喉炎,出现呼吸急促、声音嘶哑。儿童可能出现哮吼样咳嗽,婴幼儿因气道狭窄易发生呼吸困难。症状通常持续3-5天,咳嗽可能迁延较久。
病毒血症导致明显全身中毒症状,包括突发39℃以上高热伴寒战,持续2-3天的剧烈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以腰背部为著。患者常伴有显著乏力、食欲减退,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这些反应与病毒刺激免疫系统释放炎性介质有关。
流感可能继发细菌性肺炎,表现为咳脓痰、胸痛及持续发热。病毒性心肌炎可引发心悸、胸闷甚至心力衰竭。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脑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慢性病患者可能出现基础疾病急性加重,如哮喘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孕妇感染后重症风险增加,可能引发早产或胎儿窘迫。65岁以上老年人易出现多器官功能损伤。免疫功能低下者病毒清除延迟,更易发生重症肺炎。5岁以下儿童中,2岁以下婴幼儿住院率显著升高,可能并发中耳炎或热性惊厥。
流感流行期间医疗机构就诊压力骤增,学校和企业缺勤率明显上升。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流感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疫情暴发时可能造成医疗资源挤兑,对公共卫生体系形成持续挑战,疫苗接种是降低社会成本的有效手段。
流感季节应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出现症状后需居家休息,多饮水并监测体温变化。高危人群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接触患者后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司他韦颗粒等抗病毒药物。若出现血痰、意识改变或持续高热不退,应立即就医进行胸部影像学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