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发作前可能出现咳嗽、胸闷、呼吸急促、喘息声、夜间症状等征兆。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发作前通常有可识别的早期信号,及时识别有助于提前干预。
干咳或刺激性咳嗽是常见早期征兆,多发生在夜间或凌晨。咳嗽可能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接触冷空气、粉尘等刺激物后咳嗽加重,可能伴随咽喉发痒。建议避免已知过敏原,使用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等药物控制气道炎症。
胸部压迫感或紧缩感可能早于喘息出现,表现为深呼吸受限或胸骨后不适。症状常在体力活动后明显,与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有关。可能伴随焦虑情绪,此时应停止活动并保持坐位。沙丁胺醇吸入粉雾剂可快速缓解支气管痉挛。
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增快是典型前驱症状,患者可能无喘息但自觉气不够用。这与气道狭窄导致通气功能障碍有关,轻微活动即可诱发。监测峰值呼气流速值下降时,需警惕急性发作风险。可预防性使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调节白三烯水平。
呼气相高调哮鸣音提示小气道痉挛,初期可能仅在胸部听诊发现。随着病情进展,喘息声可被旁人听见,多呈哨笛样音响。常见于呼吸道感染后或季节交替时,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可改善此类症状。
凌晨3-5点易出现阵发性咳嗽或憋醒,与昼夜节律相关的激素水平波动有关。枕头需垫高保持半卧位,卧室应保持适宜温湿度。茶碱缓释片有助于控制夜间发作,但须监测血药浓度。
哮喘患者应建立症状日记记录前驱表现,随身携带速效支气管扩张剂。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清洗床品减少尘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但避免寒冷天气户外剧烈活动。每3-6个月复查肺功能,根据病情调整控制类药物。出现征兆加重或药物效果减弱时需及时就医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