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乱用药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掩盖真实病情、延误治疗时机、增加耐药风险、引发药物相互作用等危害。感冒用药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组合或超量使用药物。
感冒药物成分复杂,乱用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或胃肠不适如恶心呕吐。部分解热镇痛药可能损伤肝肾,如对乙酰氨基酚过量会导致肝毒性。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更需谨慎,部分药物可能影响胎儿发育或诱发儿童瑞氏综合征。
滥用退烧药可能暂时抑制发热,但会掩盖肺炎等继发感染迹象。过度使用止咳药会抑制排痰,延误支气管炎诊断。鼻塞缓解剂长期使用可能引发反跳性充血,反而加重鼻腔症状。
自行用药可能错过病毒感染后细菌感染的最佳干预时机。错误使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性感冒会无效且破坏菌群。部分患者因症状缓解而中断用药,导致病情反复或迁延不愈。
无指征使用抗生素会加速细菌耐药性产生,如青霉素类药物的滥用。频繁更换药物品种可能导致交叉耐药。不规范用药剂量易使病原体产生适应性,增加未来治疗难度。
复方感冒药成分重叠使用可能超量,如多种药物含对乙酰氨基酚会导致中毒。抗组胺药与镇静类药物同用会增强中枢抑制。部分中药与西药配伍可能降低药效或增强毒性,如麻黄碱与降压药合用可能引发血压波动。
感冒期间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水分摄入,选择温盐水漱口缓解咽痛,食用易消化的粥类补充能量。保证7-8小时睡眠促进免疫修复,室温维持在20-24℃并保持空气流通。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意识模糊等表现,须立即停止自行用药并就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猕猴桃,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心肌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