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导致的腹泻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便,可能伴随腹痛、腹胀、乏力等症状。化疗药物可能损伤肠道黏膜,影响水分吸收,导致腹泻发生。
化疗后每日排便次数可能超过3次,严重时可达10次以上。肠道黏膜受化疗药物刺激后蠕动加快,粪便在肠道停留时间缩短,水分未被充分吸收。患者可能出现急迫感,甚至失禁。建议记录排便频率和性状,帮助医生评估严重程度。
粪便常呈稀糊状或水样,可能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化疗损伤小肠绒毛后,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导致渗透性腹泻。部分患者粪便可能带有黏液,但通常无脓血。若出现血便需警惕感染或肠黏膜严重损伤。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脐周或下腹部绞痛,排便后可能暂时缓解。肠腔积气导致腹胀明显,听诊肠鸣音亢进。疼痛程度与腹泻频率相关,持续腹痛可能提示电解质紊乱或肠梗阻等并发症。
频繁腹泻可引起脱水,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电解质丢失可能导致乏力、心悸或肌肉痉挛。部分患者因营养吸收障碍出现体重下降,血生化检查可见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异常。
严重腹泻可能诱发肛周皮肤糜烂或灼痛。部分化疗方案同时引起恶心呕吐,与腹泻共同加重脱水风险。发热或寒战可能提示合并肠道感染,需进行粪便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
化疗期间应选择低渣饮食,避免高脂、乳制品及刺激性食物。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保持肛周清洁干燥,便后使用温水冲洗。记录24小时出入量,若腹泻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血便、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根据情况调整化疗方案,或开具蒙脱石散、洛哌丁胺胶囊等药物控制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