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二期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全身症状、淋巴结肿大、骨关节损害和眼部病变等。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二期梅毒通常发生在感染后6-8周,此时螺旋体通过血液播散至全身,引发多系统症状。
梅毒二期最常见的表现是皮肤黏膜损害,包括梅毒疹和扁平湿疣。梅毒疹通常表现为对称分布的红色或红褐色斑疹、丘疹或斑丘疹,多见于躯干、四肢和手掌足底。扁平湿疣好发于潮湿部位如肛门、外生殖器和腹股沟,表现为扁平湿润的疣状突起。这些皮损通常不痛不痒,但具有高度传染性。
二期梅毒患者常出现全身症状,包括低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和食欲减退等类似流感样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和夜间盗汗。这些症状通常在皮肤黏膜损害出现前1-2周开始,可持续数周。
约75%的二期梅毒患者会出现全身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以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最为明显。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硬,可活动,无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淋巴结肿大可在其他症状消退后仍持续存在。
二期梅毒可累及骨骼和关节,表现为骨膜炎和关节炎。骨膜炎多见于长骨如胫骨,表现为夜间加重的骨痛。关节炎多为对称性,累及大关节如膝关节和踝关节,表现为关节肿胀和活动受限。这些症状通常对抗炎药物反应不佳。
约10%的二期梅毒患者会出现眼部病变,包括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和视网膜炎等。患者可出现眼红、眼痛、畏光、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眼部病变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可能造成永久性视力损害。
梅毒二期患者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皮损导致继发感染。治疗期间应避免性接触,性伴侣需同时接受检查和治疗。饮食上应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饮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定期复查血清学指标,确保治疗效果。出现任何新发症状应及时就医,防止疾病进展至三期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