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严重的药物肝损伤通常表现为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腹水及肝功能衰竭。药物肝损伤可能与药物毒性、个体代谢异常、免疫反应、遗传易感性及基础肝病等因素有关,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就医。
黄疸是药物肝损伤的典型表现,由于肝细胞受损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患者皮肤和巩膜出现明显黄染。伴随症状包括尿液颜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常见于对乙酰氨基酚、抗结核药物等引起的肝损伤。治疗需停用肝毒性药物,遵医嘱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片等保肝药物,严重时需血浆置换。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会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表现为皮肤瘀斑、鼻出血或消化道出血。多见于化疗药物或抗癫痫药物引发的急性肝损伤。需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紧急情况下可静脉注射维生素K1注射液,必要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纠正凝血异常。
血氨升高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或扑翼样震颤。常见于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导致的急性肝衰竭。治疗需限制蛋白摄入,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降低肠源性氨吸收,配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降血氨,严重者需人工肝支持治疗。
门静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导致腹腔积液,表现为腹胀、移动性浊音阳性。多见于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中草药引起的慢性肝损伤。需限制钠盐摄入,联合呋塞米片和螺内酯片利尿,严重时行腹腔穿刺引流,同时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
出现转氨酶急剧升高、胆酶分离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常见于抗肿瘤药物或抗微生物药物引发的暴发性肝坏死。需立即转入重症监护病房,采用N-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解毒,必要时进行肝移植评估。早期识别并停用致病药物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药物肝损伤患者应严格避免饮酒及使用其他肝毒性药物,保持低脂高维生素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早期症状时及时就医。建议用药前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有慢性肝病基础者需主动告知医生用药史,必要时进行药物代谢基因检测以评估用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