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3天不排便通常属于便秘。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或排便困难,可能与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疾病等因素有关。
便秘的判断标准不仅包括排便间隔时间,还需结合个体差异和排便感受。健康人群的排便频率存在较大差异,部分人每天排便1-2次,也有人2-3天排便1次。当排便间隔超过3天且伴随排便费力、粪便干硬、排便不尽感等症状时,可初步判断为便秘。饮食中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饮水过少、缺乏运动等生活习惯因素是常见诱因。精神紧张、旅行环境改变等也可能导致暂时性排便困难。部分器质性疾病如肠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可能引起继发性便秘。长期卧床、妊娠期女性、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更容易出现排便困难。
日常可通过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规律运动、建立定时排便习惯等方式改善便秘。西蓝花、燕麦、火龙果等食物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开塞露、聚乙二醇4000散等药物辅助治疗。若便秘持续超过2周或伴随腹痛、便血、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