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职业暴露后需立即采取局部处理、暴露评估、药物阻断等措施。主要处理方式有伤口紧急处理、暴露源检测、预防用药、医学观察、心理干预。
皮肤黏膜接触血液或体液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黏膜暴露需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挤压伤口周边促进污染血液排出,禁止直接按压伤口。使用75%乙醇或0.5%碘伏消毒,覆盖无菌敷料。针刺伤需保持伤口开放,避免用嘴吸吮。
尽快对暴露源进行HIV抗体检测,采用第四代检测试剂可同时查抗原抗体。若暴露源为未知或检测阳性,需在2小时内启动预防用药。暴露源病毒载量检测可辅助评估感染风险,高病毒载量需延长阻断疗程。
首选三联药物阻断方案,如替诺福韦联合恩曲他滨加拉替拉韦钾片,或多替拉韦钠联合替诺福韦与恩曲他滨。阻断治疗应在2小时内启动,最迟不超过72小时,连续服用28天。用药期间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出现皮疹或发热需及时就医调整方案。
暴露后第4周、8周、12周和24周分别进行HIV抗体检测,6个月后检测阴性可排除感染。观察期间避免献血或高危性行为,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急性期症状需立即复查。医务人员需登记暴露详情并定期随访,必要时进行病毒载量检测。
暴露者常出现焦虑抑郁情绪,需专业心理医生介入疏导。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缓解恐惧,建立服药依从性。单位应提供保密支持,避免歧视性对待。建议加入互助小组,同伴支持有助于平稳度过窗口期。
职业暴露后需持续监测身体状况,保持健康作息与均衡饮食,适当补充蛋白质与维生素增强免疫力。避免过度劳累与精神紧张,6个月内定期复查肝功能与HIV相关指标。严格遵医嘱完成阻断疗程,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工作中应强化标准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以预防再次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