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不是单一疾病,而是一组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肾病综合征可由多种肾脏疾病引起,主要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淀粉样变性肾病、感染相关性肾病等。患者需通过肾活检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导致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包括微小病变型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这类疾病与免疫异常相关,患者除典型症状外可能伴有血尿或高血压。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他克莫司胶囊、环磷酰胺片等药物,部分患者需联合血浆置换。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引发糖尿病肾病,表现为尿蛋白逐渐增多至肾病综合征水平。患者常合并视网膜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治疗需严格控制血糖血压,使用缬沙坦胶囊、阿托伐他汀钙片延缓进展,终末期需肾脏替代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时,可出现肾病综合征表现,多伴随关节痛、皮疹等症状。治疗以糖皮质激素联合羟氯喹片、吗替麦考酚酯胶囊为主,严重者需使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
淀粉样蛋白沉积在肾脏导致的罕见病因,常伴舌体增厚或周围神经病变。确诊需肾活检刚果红染色,治疗可用硼替佐米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片,部分患者需干细胞移植。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可诱发免疫复合物沉积,引发肾病综合征。患者需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分散片,同时配合免疫调节。疟疾、血吸虫病等寄生虫感染也需针对性病原体清除。
肾病综合征患者日常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克,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鱼肉。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蛋白尿,注意监测体重和尿量变化。所有治疗均需在肾内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指标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