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权威问答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脑动脉瘤是怎么形成的呢?
病情描述:
我头疼半年多了,最近去医院检查出得了脑动脉瘤,那脑动脉瘤是怎么形成的呢?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梁红 主任医师 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

    脑动脉瘤的形成主要与血管壁结构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动脉硬化、感染或创伤、遗传因素等有关。脑动脉瘤脑血管壁局部薄弱形成的异常膨出,可能表现为头痛、视力障碍、恶心呕吐等症状,可通过血管造影、CT血管成像等方式确诊。

    1、血管壁结构异常

    先天性血管中膜发育缺陷或后天获得性损伤可导致血管壁结构薄弱。血管壁中层平滑肌层缺失或弹性纤维断裂会降低血管抗压能力,在血流冲击下逐渐膨出形成动脉瘤。这种情况常见于颅内动脉分叉处,可能与胚胎期血管发育异常有关。典型症状包括突发性剧烈头痛或眼部疼痛,确诊需依赖脑血管造影检查。

    2、血流动力学改变

    长期高血压或血流湍流可造成血管内皮机械性损伤。当血流对血管分叉处产生持续高压冲击时,血管壁会代偿性扩张形成囊状突起。这种情况多见于前交通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常伴随血压波动性升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短暂性视力模糊或眼睑下垂等先兆症状。

    3、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壁脂质沉积引发的慢性炎症反应会破坏血管正常结构。粥样斑块导致血管壁营养供应障碍,使中膜平滑肌萎缩变性,最终在血压作用下形成梭形动脉瘤。这类动脉瘤好发于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常见于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中老年患者,可能伴随眩晕或耳鸣等症状。

    4、感染或创伤

    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感染性疾病可引起感染性动脉瘤。病原体通过血流播散至脑血管,引发局部血管炎性坏死而形成蘑菇状突起。头部外伤则可能直接损伤血管壁结构,导致假性动脉瘤形成。这类患者通常有明确感染史或外伤史,可能出现发热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5、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性疾病如多囊肾病、马凡综合征等伴有结缔组织缺陷。这些疾病患者的血管壁胶原蛋白合成异常,血管弹性减退,更易形成多发性动脉瘤。有家族史的患者发病年龄往往较早,可能合并其他系统异常表现,建议近亲属进行筛查。

    预防脑动脉瘤需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日常应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防止血压剧烈波动,出现突发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确诊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遵医嘱定期复查脑血管影像,必要时接受介入栓塞或开颅夹闭手术。饮食上推荐低盐低脂膳食,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营养素。

相关文章
肺源性心脏病心胸比例是怎么回事
心脏病现在十分常见,而肺源性心脏病则是需要及时重视起来的一种,而肺源性心脏病心胸比例是因为患病之后,不仅仅是需要观察心胸比例,同时也需要检查一下心脏大小,因为心脏位于胸腔内,一般情况下正常的比例大约在0.5左右,即心脏和胸廓比例大约为0.5,如果超过正常值称为心脏增大。
肺源性心脏病预后怎么样
肺源性心脏病预后不良。肺源性心脏病病程较长,随病情进展和时间延长,心、肺功能逐渐降低,后期可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水电平衡紊乱,甚至出现肺性脑病。早期进行治疗可延缓其进展,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发病或急性加重时及时治疗,或于缓解期预防急性加重发作,均可延缓肺心病进展,如果发展至不可逆阶段,预后较差。
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的表现
肺源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不同时期的表现也是不同的,在缓解期的时候,临床表现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这个时候患者会有为咳嗽、活动后感心悸、气短、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同时在体检的时候,会有很明显的肺气肿体征,所以有这种症状需要注意。
阿-斯综合征能治愈吗
若是高钾血症、低钾血症、电解质紊乱等诱发的阿-斯综合征,病因可彻底消除,疾病可治愈;如是冠心病、风心病、恶性心律失常导致阿-斯综合征,诱因无法彻底消除,疾病无法彻底治愈。
缺血性心肌病怎么办
当出现缺血性心肌病时要积极治疗,可用改善心肌缺血的药物稳定病情;也可用降压药、降脂药、降糖药等消除危险因素,缓解病情;如果病情严重时,可以选择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心脏移植术等手术治疗。平时还要做好日常护理和饮食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