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的预警信号主要有情绪持续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食欲改变、认知功能下降等。老年抑郁症可能与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变化、慢性疾病困扰、神经递质紊乱、心理创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消极言行、躯体不适、社交回避等症状。建议家属密切观察老人日常表现,及时陪同就医。
老人出现长时间情绪低沉、悲伤或空虚感,可能无缘无故流泪或叹气,对以往喜爱的活动失去兴趣。这种情绪状态持续超过两周且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存在,需警惕抑郁倾向。家属可陪伴老人参与轻度户外活动,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评估。
显著减少或完全放弃既往热衷的社交、娱乐活动,如停止参加老年大学、棋牌聚会等。老人常表述"没意思"、"懒得动",甚至拒绝子女探望。此时需注意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兴趣丧失区别,抑郁症患者往往保留认知能力但缺乏行动意愿。
特征性表现为早醒且难以再次入睡,也可能出现入睡困难或睡眠浅。部分老人会昼夜颠倒,白天嗜睡夜间清醒。持续睡眠紊乱会导致疲乏感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午睡过长,严重时需医生评估是否使用佐匹克隆片等助眠药物。
多数患者出现食欲下降伴体重减轻,少数可能暴饮暴食。老人常抱怨食物没味道,或勉强进食后腹胀。长期营养摄入不足会导致低蛋白血症,可尝试少食多餐,必要时使用胰酶肠溶胶囊改善消化功能。
出现注意力涣散、决策困难等假性痴呆表现,但实际记忆测试结果与主诉不符。老人可能反复诉说"脑子变笨",却仍能完成复杂事务。这种主观认知下降需与器质性病变鉴别,经颅磁刺激联合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可能改善症状。
建议家属为老人营造温馨家庭氛围,定期陪同进行太极拳等舒缓运动,保持每日30分钟以上日照。饮食注意补充富含色氨酸的小米、香蕉等食物,限制浓茶咖啡摄入。若发现老人有自伤倾向或连续两周出现多个预警信号,须立即陪同至精神心理科就诊。日常交流中避免说教式安慰,多采用倾听陪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