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瘤肾病可通过控制原发病、调节水电解质平衡、保护肾功能、药物治疗、血浆置换等方式治疗。骨髓瘤肾病通常由多发性骨髓瘤导致轻链蛋白沉积、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肾小管损伤、淀粉样变性等原因引起。
多发性骨髓瘤是骨髓瘤肾病的根本病因,需通过化疗抑制浆细胞异常增殖。常用方案包括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等。原发病控制后,轻链蛋白产生减少,可减轻肾脏负担。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常规、肾功能及骨髓象变化。
患者易出现高钙血症、低钾血症等紊乱。每日饮水2000-3000毫升有助于促进钙和轻链蛋白排泄。严重高钙血症可使用降钙素注射液或帕米膦酸二钠注射液,同时限制含钙食物摄入。定期检测血钙、血磷水平,防止电解质失衡加重肾损伤。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出现急性肾损伤时可短期使用甲泼尼龙注射液减轻炎症反应。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可选用缬沙坦胶囊等ARB类药物,兼具减少蛋白尿作用。定期复查尿蛋白定量和肾小球滤过率。
针对轻链蛋白尿可使用环磷酰胺片抑制B细胞增殖。别嘌醇片可控制高尿酸血症,减少尿酸结晶阻塞肾小管。合并肾性贫血时,可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所有药物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防止药物蓄积中毒。
对于快速进展的肾衰竭患者可采用血浆置换清除循环中的轻链蛋白,每次置换2000-3000毫升血浆,连续3-5次。需配合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维持胶体渗透压。该治疗需在具备血液净化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同时联合化疗防止轻链蛋白反弹。
骨髓瘤肾病患者需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0.8克/公斤体重。适当补充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维持尿pH值在6.5-7.0之间。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横纹肌溶解加重肾损伤。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和血清游离轻链,出现水肿或少尿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