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骨科 > 骨科学 > 多发性骨髓瘤
血红蛋白过高可能引发红细胞增多症、脱水、慢性阻塞性肺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按病情从轻到重排列。
血红蛋白过高可能导致红细胞增多症,表现为血液黏稠度增加,可能...
非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罕见的浆细胞恶性肿瘤,属于多发性骨髓瘤的特殊亚型,其特点为骨髓中异常浆细胞增殖但血清或尿液中无法检测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肿瘤细胞不分泌或仅...
多发性骨髓瘤容易被误诊的原因主要有症状不典型、早期表现隐匿、与其他疾病相似、基层医院诊断条件有限。
多发性骨髓瘤早期常表现为非特异性骨痛、乏力,易与骨质疏松或关节炎...
贫血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见症状之一,多发性骨髓瘤可能导致贫血、骨痛、肾功能损害、感染等症状。
多发性骨髓瘤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引发贫血。患者可能出现...
多发性骨髓瘤可能由遗传因素、电离辐射、慢性抗原刺激、免疫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式治疗。
部分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或家族聚...
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轻微症状,严重时可引发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致命并发症。
血小板减少会降低血液凝固能力,轻微碰撞可能导致皮肤出现瘀斑或紫...
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类型是IgG型,约占全部病例的一半,其他主要类型包括IgA型、轻链型和IgD型。
IgG型多发性骨髓瘤占比最高,患者体内异常浆细胞主要分泌IgG型单...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症状,发热通常由感染、肿瘤热、药物反应、骨髓抑制等原因引起。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细菌或病毒感染,表现为反复发热。需及时进...
硼替佐米主要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和套细胞淋巴瘤,属于蛋白酶体抑制剂类药物。
硼替佐米可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适用于初治或复发难治性病例,常与地塞米松等药物...
多发性骨髓瘤会破坏肾脏,该疾病可能引发轻链蛋白沉积、高钙血症、肾小管损伤、淀粉样变性等肾脏损害。
骨髓瘤细胞分泌过量轻链蛋白,超过肾脏重吸收能力,导致肾小管堵塞。...
12345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红斑狼疮肾炎女性患者常见症状包括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异常。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时,可能引发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的肾小球炎症,需结合实验室检查与临床表现综合诊断。
蛋白尿是红斑狼疮肾炎最典型的早期表现,尿液中出现大量泡沫且久置不散。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血液中白蛋白等蛋白质漏入尿液,24小时尿蛋白定量常超过0.5克。患者可能伴随下肢轻度浮肿,晨起时眼睑肿胀明显。需通过尿常规、尿蛋白电泳等检查确诊,治疗可选用羟氯喹片、他克莫司胶囊或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控制免疫反应。
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提示肾小球基底膜完整性破坏,红细胞通过受损滤过膜进入尿液。部分患者排尿时可见洗肉水样颜色,但无排尿疼痛感。常与蛋白尿同时出现,肾活检可见免疫复合物沉积及细胞增生。需监测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药物选择包括环磷酰胺注射液、硫唑嘌呤片等免疫抑制剂。
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多因大量蛋白尿导致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引发液体外渗。严重时可进展至全身水肿伴胸腔积液、腹水,体重短期内快速增加。需限制钠盐摄入并监测24小时尿量,利尿治疗可选用呋塞米片联合人血白蛋白静脉输注。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导致血压升高,收缩压常持续超过140毫米汞柱。长期未控制会加速肾功能恶化,需动态监测血压波动。治疗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片,或钙通道阻滞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避免使用肼屈嗪等可能诱发狼疮活动的药物。
疾病进展可出现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终末期可能需肾脏替代治疗,早期干预可使用环孢素软胶囊联合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肾活检病理分型对预后判断至关重要,IV型弥漫增殖性肾炎需强化免疫抑制治疗。
女性红斑狼疮肾炎患者需定期监测尿常规、肾功能及免疫学指标,避免日光暴晒和感染诱发加重。饮食应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在每公斤体重0.8克左右,优先选择鱼类、蛋清等优质蛋白。适度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但肾功能严重受损时需限制活动量。妊娠可能加重病情,计划怀孕前需经风湿免疫科和产科医师综合评估。
肾错构瘤的症状主要包括腰部疼痛、血尿、腹部肿块等,治疗方法有观察随访、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肾错构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多数患者无明显表现,部分可能出现上述症状。
肾错构瘤可能压迫周围组织或导致肾脏包膜张力增加,引发腰部钝痛或隐痛。疼痛多位于患侧腰部,活动后可能加重。若肿瘤破裂出血,可能突发剧烈疼痛。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超声或CT监测肿瘤变化。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肿瘤生长可能侵犯肾盂或肾盏黏膜,导致无痛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血尿程度与肿瘤大小、位置相关,可能间歇性出现。患者需增加水分摄入,避免憋尿。若血尿持续,需排除其他泌尿系统疾病,必要时进行膀胱镜检查。医生可能建议使用氨甲环酸片、云南白药胶囊等止血。
较大肾错构瘤可能在腹部触及质硬肿块,表面光滑且随呼吸移动。肿块直径超过4厘米时体检易被发现。患者应避免腹部受压,穿着宽松衣物。定期影像学检查可评估肿块生长速度,必要时行MRI明确性质。若肿块增长迅速或压迫邻近器官,需考虑手术切除。
肿瘤压迫肾动脉或分泌血管活性物质可能导致继发性高血压,表现为头晕、头痛等症状。患者需每日监测血压,限制钠盐摄入。医生可能开具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物。若药物控制不佳且确认与肿瘤相关,需手术解除压迫。
体积较大的肾错构瘤可能因外力或自发破裂,导致腹腔内出血,表现为突发腹痛、休克等急症。患者需立即卧床并急诊就医。CT可明确出血范围,轻微出血可保守治疗,严重出血需急诊介入栓塞或手术止血。预防性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4厘米且有破裂风险的患者。
肾错构瘤患者应每6-12个月复查肾脏超声,监测肿瘤变化。避免剧烈运动或腹部外伤,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饮食以低盐、优质蛋白为主,限制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若出现持续腰痛、血尿或腹部包块增大,需及时就诊泌尿外科。根据肿瘤大小、症状及并发症情况,医生会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观察到手术干预不等。
IgA肾病患者在病情稳定、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通常可以要孩子,但需在医生严密监测下进行。若存在严重肾功能不全或高血压未控制等情况,则不建议妊娠。
IgA肾病处于稳定期且肾功能正常时,妊娠风险相对较低。患者需满足24小时尿蛋白定量低于1克,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血肌酐维持在正常范围。此类患者妊娠需提前3-6个月调整用药,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具有致畸风险的药物替换为妊娠安全药物如拉贝洛尔片。妊娠期间需每月监测尿常规、肾功能和血压,产科检查频率应比普通孕妇增加。多数患者在规范管理下可顺利妊娠至足月,但需警惕妊娠中后期可能出现蛋白尿加重或血压升高。
当IgA肾病进展至肾功能不全阶段时,妊娠可能加速肾功能恶化。血肌酐超过132.6μmol/L或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ml/min的患者,妊娠期发生子痫前期概率显著增高。合并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或肾病综合征范围蛋白尿患者,妊娠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可逆损伤。此类患者若已妊娠需多学科团队管理,必要时需提前终止妊娠。部分患者需在孕前接受肾活检评估病理分级,牛津分型MEST-C评分中系膜增生和节段硬化程度较重者妊娠风险更高。
IgA肾病患者计划妊娠前需完成全面评估,包括肾功能、血压控制、蛋白尿程度及病理类型等指标。妊娠期间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8-1.0g/kg体重,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定期监测尿量和体重变化。出现水肿、头痛或视物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医。产后仍需继续随访肾功能恢复情况,哺乳期用药需特别注意药物对婴儿的影响。
前列腺炎通常不会直接危害肾脏,但长期未控制可能间接影响肾功能。前列腺炎是前列腺组织的炎症反应,而肾脏属于泌尿系统的另一器官。
多数前列腺炎患者不会出现肾脏损害。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可能引起尿频、尿急、排尿疼痛等症状,但炎症局限在前列腺区域。慢性前列腺炎以盆腔疼痛和排尿异常为主,肾脏功能检查通常无异常。及时治疗原发病灶可有效控制症状,避免并发症。
少数情况下可能间接累及肾脏。严重细菌感染未及时控制时,病原体可能通过尿路逆行至肾脏,诱发肾盂肾炎。长期排尿困难导致尿潴留,可能增加肾积水风险。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更需警惕继发感染。这类情况需通过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检查评估肾脏状态。
建议前列腺炎患者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久坐和辛辣饮食。出现发热、腰背疼痛或尿液浑浊时应排查肾脏受累。规范治疗前列腺炎的同时,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
儿童IgA肾病吃激素通常能缓解症状,但具体效果因人而异。IgA肾病是一种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为主的慢性肾炎,激素治疗主要用于控制炎症反应和蛋白尿。治疗效果主要与病理分级、治疗时机、个体差异等因素相关。
激素治疗对儿童IgA肾病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减少肾小球损伤。临床常用泼尼松片、甲泼尼龙片等糖皮质激素,多数患儿用药后蛋白尿可明显减少,部分患儿血尿症状也会改善。早期规范使用激素的患儿,肾功能稳定概率较高。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尿蛋白、肾功能等指标,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案。
部分儿童对激素治疗反应不佳,可能与病理类型较重或存在激素抵抗有关。这类患儿可能需要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等药物。少数患儿即使规范用药仍可能进展至肾功能不全,此时需考虑肾脏替代治疗。基因多态性、合并感染等因素也会影响激素疗效。
儿童IgA肾病的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家长不可自行调整药物。日常应注意预防感染,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多数患儿通过规范治疗可长期维持肾功能稳定,但需终身随访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