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手术后疼痛加重可能与术后感染、创面刺激、瘢痕形成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是否需就医处理。
术后早期疼痛加重常见于创面局部炎症反应或敷料压迫。手术创伤会引发组织水肿和神经末梢敏感,术后1-48小时内疼痛可能逐渐加剧,此时创面渗出液积聚可能刺激周围神经。使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可减少摩擦,配合头孢克洛分散片等抗生素预防感染,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症状。若伴随体温升高或脓性分泌物,提示可能存在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
术后3-7天持续疼痛需警惕线结反应或假性愈合。部分患者对可吸收缝线产生排异反应,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加剧,此时需拆除残留线头并加强引流。创面表层过早闭合会形成死腔,导致深部脓液积聚引发跳痛,表现为坐立时疼痛明显加重。医生可能采用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脓腔,配合肛泰软膏促进肉芽生长。若疼痛放射至会阴或大腿内侧,需排除括约肌间隙感染可能。
术后应保持肛门清洁干燥,每次排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10分钟。避免久坐久站减少创面受压,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预防便秘。饮食选择芹菜、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禁止辛辣刺激饮食至少一个月。术后两周内禁止骑自行车或剧烈运动,发现创面渗血渗液量突然增加应及时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