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的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失、自我否定等症状,严重时可伴随自杀倾向。情绪障碍通常由神经递质失衡、心理社会因素、遗传易感性及器质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分泌异常可能导致情绪调节功能紊乱,可通过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等药物调节。
长期压力、创伤事件或人际关系冲突可能诱发情绪障碍,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正念训练可改善负面认知模式,必要时辅以文拉法辛等抗抑郁药物。
家族遗传史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此类患者需加强早期筛查,可采用米氮平或安非他酮等药物,配合家庭心理支持干预。
甲状腺功能减退、脑血管病变等疾病可能继发抑郁症状,需治疗原发病同时使用度洛西汀等双通道抗抑郁药,并监测躯体症状变化。
抑郁症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家属需密切观察情绪变化并及时陪同就医,避免独自应对重大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