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权威问答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梅毒传染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病情描述:
我老公感觉好梅毒,但是还没治好,这个病的传染途径主要有哪些?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陈腊梅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梅毒传染的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传播、间接接触传播和医源性传播。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导致的性传播疾病,需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

    1、性接触传播

    性接触是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阴道性交、肛交和口交等无保护性行为。梅毒螺旋体可通过皮肤黏膜微小破损侵入人体,一期梅毒硬下疳和二期梅毒皮疹部位含有大量病原体。使用安全套可降低感染风险,但无法完全避免阴囊、会阴等未被覆盖部位的接触传播。

    2、母婴垂直传播

    妊娠期梅毒螺旋体可经胎盘感染胎儿导致先天性梅毒,多发生在妊娠4个月后。孕妇未经治疗时母婴传播概率较高,可能引发流产、死胎或新生儿肝脾肿大、骨膜炎等。规范产检和青霉素治疗可有效阻断传播,建议孕早期常规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

    3、血液传播

    输入被梅毒螺旋体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可导致感染,但现代血库筛查已大幅降低该风险。共用注射器吸毒、使用未消毒器械纹身或穿耳洞等行为仍可能传播。梅毒螺旋体在体外存活时间较短,普通环境条件下难以通过干燥物品传播。

    4、间接接触传播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通过接触被新鲜分泌物污染的毛巾、浴具等物品感染,需满足病原体存活且接触部位存在皮肤破损的条件。日常共用餐具、衣物或游泳池等公共设施通常不会传播,但应避免与他人共用可能接触黏膜的个人物品。

    5、医源性传播

    医务人员接触患者体液时发生职业暴露可能感染,如手术中意外针刺伤。使用未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进行检查或治疗也存在风险。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操作时佩戴防护装备可有效预防。

    预防梅毒需避免高危性行为并正确使用安全套,孕妇应完成规范产前检查。出现无痛性溃疡、全身皮疹等可疑症状须立即就医,确诊后需遵医嘱完成全程青霉素治疗并定期复查血清学指标。治疗期间禁止性接触,性伴侣应同步接受筛查和治疗,日常用品需单独清洗消毒。

相关文章
现在埃博拉病毒得到控制了吗
现在埃博拉病毒还未得到完全控制,只是暂时性的缓解。目前只能采取一些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减少病毒的感染率和致死率。 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已经成功研发出了埃博拉病毒接种疫苗,这表示病毒在此复发蔓延的可能性降低。但是,疫苗只是起到预防病毒传染的作用,却无法彻底杀灭病毒,所以埃博拉病毒只是暂时得到了控制,并没有完全消失。 关于埃博拉病毒的治疗,也只是以抗病毒感染以及对症和支持性治疗为主,暂时没有找到可以安全用于人体的特效药。通过给患者口服补液或静脉输液,并针对特定症状采取相应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提升患者生存率。
埃博拉会引起肺炎吗
埃博拉主要是引起埃博拉出血热,一般不会引起肺炎。 感染埃博拉病毒以后,患者可出现发热、全身酸痛、肤色改变、呕吐、腹泻和出血症状,但不会出现肺部炎性感染症状。埃博拉病毒引起全身出血后,患者进入危重阶段,很快可能就会死亡,死亡原因多为流血不止导致的多器官衰竭。但整个病程发展中,患者不会有任何肺炎症状,例如咳嗽、咳痰等。
埃博拉会传染吗
埃博拉不仅会传染,而且传染性极强。埃博拉病毒可在动物与人体之间传播,并通过唾液、体液、血液、排泄物、肌肤接触等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根据研究,埃博拉病毒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体液、唾液和血液均具有传染性,如果正常人群的皮肤或口腔黏膜、鼻腔黏膜、眼结膜等,接触到上述污染物或者被污染的物品,就会被感染。另外,埃博拉病毒还可通过精液和乳汁传染。
埃博拉和新型冠状病毒哪个严重
埃博拉比新冠更严重一些。埃博拉病毒是现有病毒中,最为凶险的一种病毒,生物安全等级为四级,致死率极高;而新冠病毒虽然传播率高,但是致死率偏低,其生物安全等级为三级。 埃博拉病毒致死率高,感染埃博拉病毒后,患者病情发展会十分迅速,可引起多个内脏器官出血,病程一周左右,其死亡率达50%-90%。新冠病毒的症状往往不会十分明显,部分患者甚至是无症状,病程两周左右,大部分患者症状相对较轻,重症者可出现呼吸衰竭,死亡率在2%-3%。
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体
埃博拉出血热由埃博拉病毒感染引起,属于人畜共同病毒,常由体液、皮肤、器官接触造成感染,临床表现以发热、高热为主,或伴有消化系统不适、肝肾功能受损症状。 埃博拉出血热又称为伊波拉病毒,属于急性传染性疾病,由埃博拉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源为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如猴子、黑猩猩等,发生人际传播后,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头。 接触传播为埃博拉病毒主要传播途径,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人和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其他体液和器官传播。主要临床表现以发热、高热为主,或伴有肌肉疼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肝肾功能受损、多脏器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