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肛瘘术后换药主要有预防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疼痛、防止假性愈合、观察病情变化等作用。
术后创面暴露于肛周潮湿环境,易受粪便污染。换药时使用碘伏溶液等消毒剂清洗创面,可杀灭残留细菌。配合无菌敷料覆盖,能有效隔离外界病原体。若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征兆,可及时调整抗生素使用方案。
通过清除坏死组织和分泌物,换药为新生肉芽组织提供清洁环境。使用康复新液等药物湿敷可刺激毛细血管再生,高渗盐水纱条能减轻组织水肿。定期修剪过度生长的肉芽,避免形成瘢痕阻碍愈合。
及时更换被渗液浸透的敷料,防止干燥敷料粘连创面引起撕裂痛。局部应用利多卡因凝胶等表面麻醉剂,或放置镇痛栓剂如双氯芬酸钠栓,可缓解括约肌痉挛导致的放射性疼痛。
高位肛瘘瘘管走行复杂,换药时需确保引流纱条贯穿整个窦道。采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深部腔隙,避免浅表皮肤过早闭合形成死腔。必要时使用橡皮筋挂线维持引流,直至基底部完全愈合。
换药时检查创面渗液颜色和量,脓性分泌物增多提示感染。肉芽组织苍白可能反映贫血或营养不良,异常出血需排查血管损伤。通过定期评估调整引流方式和敷料类型,动态监测愈合进程。
术后应保持肛门清洁,每次排便后用温水坐浴10-15分钟。饮食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按医嘱定时返院换药,不可自行增减换药频率。若敷料过早脱落或出现发热、剧烈疼痛等情况需立即就医。术后2周内避免久坐和剧烈运动,防止创面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