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粪石性结肠梗阻可通过腹部触诊、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肠镜检查及病史询问等方式诊断。该病主要由粪便硬结阻塞肠腔引起,常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困难等症状。
医生通过触诊可发现左下腹或全腹膨隆,可能触及质硬包块,伴有压痛。老年患者因腹壁肌肉松弛,粪块更易被触及。触诊时需注意与肿瘤性包块鉴别,后者通常位置固定且形态不规则。
腹部X线平片可见结肠扩张及粪块阴影,典型表现为肠腔内类圆形高密度影。CT检查能清晰显示粪石位置、大小及肠壁水肿情况,同时排除肿瘤、肠扭转等继发因素。影像学检查对确定梗阻程度具有重要价值。
血常规可能显示白细胞轻度升高,提示存在炎症反应。电解质检测可发现低钾血症等代谢紊乱,这与长期排便困难导致的摄入不足有关。D-二聚体检测有助于排除肠系膜血管栓塞等急腹症。
结肠镜能直接观察梗阻部位粪块性状及黏膜状况,必要时可进行活检排除恶性肿瘤。检查前需谨慎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因老年患者肠道准备可能诱发水电解质失衡。发现粪石后可尝试镜下碎石或取石。
需重点了解患者排便习惯、用药史及伴随疾病。长期服用钙剂、铁剂或抗胆碱能药物易导致便秘,帕金森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也会影响肠道蠕动功能。病史采集有助于判断梗阻成因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确诊后应给予低渣饮食,适量增加水分摄入,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等缓泻剂。日常建议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卧床患者需定期进行腹部按摩。若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便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除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