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术后上药需严格遵循医嘱操作,主要步骤包括清洁创面、药物涂抹、敷料覆盖及定期更换。术后用药需根据手术类型、创面恢复情况选择合适剂型,常见有痔疮膏、栓剂、消毒液等。
<h3>1、清洁创面</h3>上药前需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清洗肛门及周围皮肤,动作轻柔避免摩擦创面。可使用医用棉球蘸取0.9%氯化钠溶液由前向后擦拭,清除分泌物和残留药物。若术后有排便,建议每次便后均需清洁,必要时配合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5-10分钟。清洁后需用无菌纱布轻轻拍干水分,保持创面干燥。
<h3>2、药物选择</h3>根据手术类型选用不同药物,如痔疮术后常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缓解肿胀疼痛,肛瘘术后可能需使用硝酸甘油软膏促进血液循环。栓剂如普济痔疮栓需在清洁后塞入肛门内2-3厘米,乳膏类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需均匀涂抹于肛周。合并感染时可能需叠加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物。
<h3>3、敷料覆盖</h3>药物涂抹后需用无菌纱布或医用棉垫覆盖创面,吸收渗出液并隔离外界污染。敷料应选择透气材质,固定时避免过紧影响局部血液循环。特殊术式如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可能需放置引流条配合凡士林纱布填塞。敷料污染或浸湿后需立即更换,一般每日至少更换1-2次。
<h3>4、操作规范</h3>上药前需洗手并佩戴一次性医用手套,使用消毒镊子取用药物和敷料。栓剂类需在尖端涂抹少量润滑剂后再置入,乳膏类用棉签蘸取后沿肛周放射状涂抹。操作时注意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出现新鲜出血、异常分泌物或剧烈疼痛应立即停止并就医。
<h3>5、注意事项</h3>避免在未清洁状态下直接上药,禁止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频次。栓剂类药品夏季需冷藏防融化,乳膏类开封后超过1个月不宜继续使用。用药期间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反应需停药并复诊。术后2周内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预防便秘。
术后恢复期应保持肛周清洁干燥,穿宽松棉质内裤减少摩擦。每日可进行提肛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每次收缩肛门3-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饮食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等,避免久坐久站。若创面出现持续渗血、发热或剧烈疼痛,应及时返院检查排除感染或吻合口开裂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