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性肝癌是指同时具有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两种成分的原发性肝癌,属于罕见但恶性程度较高的肝脏肿瘤。
混合性肝癌在显微镜下可见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的混合结构,两种成分比例不等。肝细胞癌部分通常表现为多边形肿瘤细胞排列成巢状或梁索状,胆管细胞癌部分则呈腺管样排列。肿瘤可能伴随纤维间质增生或黏液分泌,病理诊断需通过免疫组化染色确认CK7、CK19等胆管标志物与HepPar-1等肝细胞标志物共表达。
目前认为肝祖细胞双向分化异常是主要发病基础,可能与慢性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黄曲霉毒素暴露等因素有关。部分病例存在TP53、KRAS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长期胆管炎症或胆石症也可能促进胆管成分恶变,酒精性肝病则更易诱发肝细胞癌变,两种致癌途径的交互作用最终导致混合型肿瘤形成。
患者多出现右上腹隐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黄疸发生率高于单纯肝细胞癌。血清学检查可显示甲胎蛋白和CA19-9同时升高,但约三成患者肿瘤标志物无明显异常。影像学表现为肝脏占位性病变伴不均匀强化,增强CT或MRI可见动脉期强化和延迟期退出的双重特征,部分病例伴有肝内胆管扩张。
确诊需依赖病理活检,组织学要求两种癌成分占比均超过30%。穿刺活检可能因取样误差导致漏诊,手术切除标本检查更可靠。鉴别诊断需排除转移性腺癌、肝内胆管癌侵犯肝实质等情况。PET-CT有助于评估全身转移状况,但无法替代组织学检查。部分病例需通过二代基因测序辅助判断分子特征。
手术完整切除是唯一可能根治的方式,但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化疗方案多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靶向治疗可尝试仑伐替尼或索拉非尼。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部分患者有效,放疗主要用于缓解骨转移疼痛。肝移植需谨慎评估,术后复发风险较高。多学科协作诊疗对制定个体化方案至关重要。
混合性肝癌患者应严格戒酒并避免肝毒性药物,定期监测肝功能及肿瘤标志物。建议高蛋白低脂饮食,适量补充支链氨基酸。出现腹胀、皮肤瘙痒等症状需及时复查影像学,合并肝硬化者需同时进行抗纤维化治疗。疫苗接种可预防肝炎病毒再激活,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治疗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