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的筛查主要有血液甲胎蛋白检测、肝脏超声检查、肝脏CT或MRI检查、肝穿刺活检、基因检测等方法。肝细胞癌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定期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
血液甲胎蛋白检测是通过抽取静脉血检测甲胎蛋白水平,甲胎蛋白是肝细胞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水平升高可能与肝细胞癌、肝炎、肝硬化等疾病有关。检测前无须空腹,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若结果异常需结合影像学检查进一步诊断。
肝脏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波成像观察肝脏形态和结构,可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超声检查无辐射、操作简便,适合作为初步筛查手段。对于超声发现的可疑病灶,通常需要进一步做增强CT或MRI明确性质。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提高图像清晰度。
肝脏CT或MRI检查能更清晰显示肝脏病变的位置、大小和血供情况。增强CT或MRI可鉴别肝细胞癌与其他肝脏病变,评估肿瘤分期。检查前需禁食4-6小时,对造影剂过敏者需提前告知医生。这两种检查辐射量较低但价格相对较高。
肝穿刺活检是在影像引导下获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肝细胞癌的金标准。穿刺前需检查凝血功能,术后需卧床休息观察有无出血。活检可能导致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通常在其他检查无法确诊时采用。
基因检测可筛查与肝细胞癌相关的遗传易感基因,如TP53、CTNNB1等基因突变。有肝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可考虑基因检测评估患病风险。检测需采集血液或唾液样本,结果解读需专业遗传咨询师指导。
建议有慢性乙肝、丙肝、肝硬化等肝病基础的患者每6个月进行一次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联合筛查。长期饮酒、脂肪肝、有肝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日常生活中需戒烟限酒,避免食用霉变食物,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发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