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恶性间皮瘤是一种起源于腹膜间皮细胞的罕见恶性肿瘤,主要特点包括隐匿性起病、进展迅速、易误诊及预后较差。该病可能与长期石棉接触、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水、体重下降等。
腹腔恶性间皮瘤早期症状常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轻微腹痛或消化不良,容易被误诊为胃肠功能紊乱。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持续性腹痛、腹部包块等症状。诊断时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必要时通过腹腔镜活检明确病理。
该肿瘤生长速度快,确诊时多已处于中晚期。肿瘤细胞可沿腹膜广泛播散,形成多发性结节,并可能转移至肝脏、淋巴结等器官。治疗难度较大,需采用综合治疗手段如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
由于症状与多种腹部疾病相似,常被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卵巢癌腹膜转移等疾病。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测标志物如钙视网膜蛋白、WT-1等有助于鉴别诊断。误诊可能导致治疗延误,影响预后。
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即使接受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仍较低。预后与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治疗反应等因素相关。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应用为改善预后提供了新方向。
标准治疗方案尚未统一,通常采用手术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常用化疗药物包括培美曲塞二钠注射液、顺铂注射液等。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可考虑姑息性治疗如腹腔穿刺引流缓解腹水。
腹腔恶性间皮瘤患者应注意保持营养均衡,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等,避免高脂饮食。日常可进行适度活动以维持体能,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建议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出现腹痛加重、食欲明显下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保持积极心态,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