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肺弥漫性结节是指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的双侧肺部广泛分布的小结节状阴影,直径通常小于3厘米,可能由感染、炎症、肿瘤等多种原因引起。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是常见病因,可导致双肺多发粟粒样结节,伴随低热、盗汗等症状。治疗需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真菌感染如隐球菌病也可能引发弥漫性结节,需结合血清学检查确诊。
长期接触二氧化硅、石棉等粉尘可能诱发尘肺病,CT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的小结节伴间质纤维化。患者多有职业暴露史,早期表现为干咳,后期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治疗以脱离粉尘环境为主,可配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等抗氧化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可见双肺多发结节,多伴有关节肿痛、晨僵等症状。结节病则属于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疾病,需通过支气管镜活检确诊。治疗常用泼尼松片、甲氨蝶呤片等免疫调节药物。
肺转移瘤可表现为双肺多发结节,常见原发灶包括乳腺癌、结肠癌等。原发性肺淋巴瘤相对罕见,CT可见结节伴纵隔淋巴结肿大。确诊需病理检查,治疗根据肿瘤类型选择化疗或靶向治疗。
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属于罕见病,CT特征为双上肺为主的小结节伴囊腔形成。肺淀粉样变性也可表现为弥漫性结节,刚果红染色阳性可确诊。这类疾病多需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方案。
发现双肺弥漫性结节应完善肿瘤标志物、支气管镜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需避免吸烟及二手烟暴露,注意观察咳嗽、胸痛等症状变化。急性期建议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呼吸操等适度锻炼,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以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