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症状主要有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胸闷、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早期症状容易被忽视,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逐渐加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常表现为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咳嗽多为长期反复发作,初期可能为间歇性,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咳嗽。咳嗽可能与气道炎症、黏液分泌增多等因素有关。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祛痰药物,或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等控制症状。
患者通常咳少量白色黏液痰,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且呈脓性。痰液黏稠可能与杯状细胞增生、黏液分泌亢进有关。痰液性状改变可能提示急性加重,需警惕细菌性感染。可遵医嘱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排痰,或根据痰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早期仅在劳力时出现气短,如上楼、快步行走时感觉呼吸费力,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气短程度逐渐加重,日常活动甚至静息时也可出现。气短可能与肺泡弹性回缩力下降、小气道阻塞等因素有关。肺功能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患者应避免吸烟和接触空气污染物。
部分患者早期可感到胸部压迫感或紧缩感,尤其在寒冷天气或污染环境中症状明显。胸闷可能与气道高反应性、肺过度充气有关。症状持续不缓解需警惕合并其他心肺疾病可能。可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评估气道可逆性,必要时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缓解症状。
患者易发生感冒、支气管炎等下呼吸道感染,每年急性加重次数可能超过2-3次。反复感染与气道防御功能下降、黏液清除障碍有关。急性加重时可能出现发热、痰量增多、呼吸困难加重等症状。预防措施包括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严格戒烟,避免接触粉尘、烟雾等有害气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冬季注意保暖。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有助于改善肺功能。饮食上保证足够热量和优质蛋白摄入,维持适宜体重。定期监测肺功能,遵医嘱规范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控制症状。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