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治疗抑郁症可显著降低自杀风险、减少功能损害、改善预后并预防复发。抑郁症的干预时机直接影响疾病转归,主要与疾病慢性化、共病风险、社会功能恢复、治疗难度等因素有关。
未经治疗的抑郁症患者自杀死亡率较高,早期药物干预可快速缓解绝望感。急性期可使用舍曲林、氟西汀等SSRI类药物,配合认知行为治疗降低自杀意念。
抑郁症状持续超过2年可能发展为慢性抑郁,早期联合米氮平与心理治疗能改善神经可塑性。慢性化患者常伴有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等认知损害。
抑郁障碍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文拉法辛等SNRI类药物可改善躯体症状。共病患者往往存在炎症标志物升高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早期治疗能缩短社会功能缺损期,安非他酮对改善动力缺乏效果显著。功能恢复需结合职业康复训练,延迟治疗可能导致持久性职业能力下降。
建议出现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时及时至精神科就诊,日常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辅助治疗。所有抗抑郁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