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ICSD-3)和《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需同时满足睡眠质量下降、日间功能障碍及病程要求。核心标准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等主观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且每周至少出现3次。
入睡困难指卧床后30分钟仍无法入睡,可能与环境噪音、焦虑情绪或咖啡因摄入有关。睡眠维持障碍表现为夜间觉醒次数超过2次或觉醒时间超过30分钟,常见于疼痛、夜尿增多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早醒是比预期时间提前30分钟以上醒来且无法再次入睡,多与抑郁、衰老或褪黑素分泌异常相关。日间功能障碍需存在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等至少1项表现,且排除其他精神障碍或物质滥用导致。客观检查多导睡眠图可辅助诊断,但非必需条件。
改善失眠需建立规律作息,固定起床时间有助于稳定生物钟。卧室温度保持在20-23℃为宜,避免强光和噪音干扰。午后限制咖啡因摄入,晚餐不宜过饱。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失眠效果显著,包括刺激控制、睡眠限制等技术。短期可遵医嘱使用右佐匹克隆片、阿戈美拉汀片或枣仁安神胶囊等药物,但需警惕依赖风险。持续失眠超过1个月建议尽早就诊,排查甲状腺功能亢进、不宁腿综合征等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