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可能引发其他疾病,常见继发损害包括足癣继发感染、丹毒、蜂窝织炎等。脚气通常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表现为足部脱皮、水疱、瘙痒等症状。
脚气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细菌侵入破损皮肤,引发局部红肿、化脓。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需使用抗菌药物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控制感染,同时配合联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根治原发病。
皮肤链球菌通过脚气皮损进入淋巴管可诱发丹毒,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色斑块伴发热。需静脉注射青霉素类抗生素如注射用苄星青霉素,严重者需住院治疗。患者应保持患肢抬高,避免抓挠。
脚气继发深层软组织感染时可发展为蜂窝织炎,出现皮肤硬结、疼痛及全身症状。治疗需联合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和外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必要时行脓肿切开引流。
部分患者对癣菌代谢产物过敏,可能在手足以外部位出现对称性皮疹。除抗真菌治疗外,可短期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过敏症状,避免搔抓诱发继发感染。
脚气真菌蔓延至甲板会导致灰指甲,表现为甲板增厚、变色。需长期外用环吡酮胺搽剂或口服特比萘芬片,严重者需结合激光治疗。日常需保持足部干燥,定期消毒鞋袜。
预防脚气并发症需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毛巾。穿透气棉袜并及时更换,洗浴后彻底擦干趾缝。出现皮肤破损或红肿热痛时应尽早就医,不可自行挑破水疱。治疗期间需遵医嘱完成全程用药,即使症状消失也需持续用药一段时间以防复发。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更需严格控制血糖,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