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过敏的人一般不能喝牛奶,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牛奶过敏是免疫系统对牛奶中的蛋白质产生异常反应,常见于婴幼儿,部分成人也可能存在。
牛奶过敏者摄入牛奶后,免疫系统会将牛奶蛋白识别为有害物质,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导致皮肤出现荨麻疹、湿疹或红斑,可能伴有瘙痒。部分患者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或呕吐,婴幼儿可能表现为拒食或哭闹不安。呼吸道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咳嗽或喘息,严重时可诱发哮喘发作。这些反应通常在摄入后数分钟至两小时内出现,症状程度与过敏体质及摄入量相关。
极少数牛奶过敏者可能出现速发型过敏反应,表现为喉头水肿、血压下降或意识丧失,属于过敏性休克需紧急救治。此类患者即使接触微量牛奶蛋白也可能触发严重反应,需严格避免含乳制品。部分婴幼儿随年龄增长可能耐受加热处理的乳制品,因高温可改变部分蛋白质结构,但自行尝试存在风险。
确诊牛奶过敏需通过专业医学检测,包括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或食物激发试验。日常需仔细阅读食品标签,避免酪蛋白、乳清蛋白等成分。可选择深度水解配方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作为替代,豆浆、燕麦奶等植物奶需注意营养成分差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并就医,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以备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