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主要发生在生殖器、肛门、口腔、乳房等部位,也可累及皮肤、骨骼、心血管及神经系统。梅毒病变分布与感染阶段密切相关,一期硬下疳多见于接触部位,二期梅毒疹可全身泛发。
外生殖器是一期梅毒硬下疳最常见部位,男性多见于阴茎冠状沟、包皮,女性好发于大小阴唇、宫颈,表现为无痛性溃疡,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
肛周及直肠黏膜可能因特殊接触方式感染,硬下疳可表现为裂隙状溃疡,易被误诊为肛裂,二期梅毒可能出现扁平湿疣样增生。
口唇、舌部等黏膜部位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硬下疳常单发,二期梅毒可见黏膜斑,表现为灰白色糜烂面,具有较强传染性。
二期梅毒螺旋体经血液播散后,躯干四肢可出现玫瑰疹、丘疹等皮损,掌跖部铜红色脱屑性斑疹具有特征性,部分患者伴发热、淋巴结肿大。
梅毒患者应避免性生活直至完成治疗,日常注意个人用品隔离消毒,定期复查血清学指标,密切接触者需同步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