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热的体征主要包括发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寒战、出汗、面色潮红等表现。间歇热通常由疟疾、败血症、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等感染性疾病引起。
典型表现为体温骤升至39摄氏度以上,持续数小时后迅速降至正常,每日或隔日反复发作,发作间期可完全无发热。
发热期常伴明显寒战,全身肌肉颤抖,随后体温急剧上升,患者面色潮红,呼吸心率加快,可能出现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体温下降阶段常伴随大量出汗,可导致脱水现象,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表现,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不同病因引起的间歇热具有特征性周期,如间日疟每48小时发作一次,三日疟每72小时发作,这种规律性有助于病因鉴别诊断。
出现间歇热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血常规、血培养、疟原虫检测等,明确病因后需规范治疗,发热期间建议卧床休息并保持充足水分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