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权威问答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宝宝心肌酶高的危害
病情描述:
孩子才出生不久,体检发现心肌酶偏高,对孩子有什么危害?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宝宝心肌酶高可能提示心肌损伤,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性心肌炎、川崎病、先天性代谢异常或严重感染,轻度升高可能与发热、剧烈运动等生理因素有关,但持续升高需警惕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1、心肌损伤风险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童心肌酶升高的常见病因,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可能导致心肌细胞坏死,表现为乏力、呼吸急促,需通过卧床休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及辅酶Q10等营养心肌治疗。

    2、冠状动脉病变

    川崎病会引起冠状动脉扩张甚至动脉瘤,导致心肌酶持续升高,患儿可能出现草莓舌、皮疹,治疗需使用阿司匹林抗凝、丙种球蛋白冲击疗法预防血栓形成。

    3、代谢紊乱

    先天性肉碱缺乏症等代谢疾病会导致脂肪酸代谢障碍,心肌能量供应不足引发酶学异常,伴随喂养困难、肌张力低下,需补充左卡尼汀并采用特殊配方奶粉饮食管理。

    4、多器官衰竭

    脓毒症等严重感染时,炎症因子风暴可造成心肌抑制,心肌酶显著升高常合并肝肾功能异常,需在ICU进行抗感染、循环支持等综合救治,家长需密切监测尿量及意识状态。

    家长发现宝宝出现拒奶、面色苍白等表现时应立即就医,恢复期避免剧烈活动,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母乳喂养患儿母亲需适当补充维生素E等抗氧化营养素。

相关文章
肺源性心脏病预后怎么样
肺源性心脏病预后不良。肺源性心脏病病程较长,随病情进展和时间延长,心、肺功能逐渐降低,后期可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水电平衡紊乱,甚至出现肺性脑病。早期进行治疗可延缓其进展,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发病或急性加重时及时治疗,或于缓解期预防急性加重发作,均可延缓肺心病进展,如果发展至不可逆阶段,预后较差。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为肺心病,也叫做肺原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可以做关于肺源性心脏病的心电图,胸部x线,血气分析,血液检查,这些检查都是可以确诊的,然后根据原因针对性的去医治,这样才可以有效消除病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并发症
肺心病患者多为慢性,患者不及时治疗,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常见的有心衰、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心律失常、休克、上消化道出血、多器官综合征等。肺心源性心脏病死亡率高,是患者需要注意的问题。
缺血性心肌病的并发症
缺血性心肌病虽然不能够治愈,但是如果我们通过积极的预防控制导致缺血性心肌病的相关的高危因素,比如说像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不及时治疗还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并发症。
充血性心力衰竭分级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分为四级,心力衰竭第一级,主要表现为患者日常体力活动受限,不明显,症状也比较轻。心力衰竭的二级,主要是患者日常的活动轻度的受限,动作慢于正常人,但这个时候问题还不是很严重。心力衰竭等三级,患者日常体力活动明显的受限,步行以及简单的家务活动等,无法正常者或独立地完成。心力衰竭第四级,心力衰竭四级为心力衰竭的终末期,这个时候患者,可能没有办法完全的进行日常活动,需要在专人的护理下才可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