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感染梅毒可通过青霉素治疗、定期血清学监测、胎儿健康评估及伴侣同步筛查等方式干预。梅毒螺旋体感染可能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导致流产、早产或先天性梅毒。
苄星青霉素是孕期梅毒首选药物,对胎儿无致畸性。若青霉素过敏可选用头孢曲松替代,禁用多西环素。治疗需完成全程疗程并监测血清滴度变化。
每月需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定量检测,评估治疗效果。抗体滴度下降4倍以上提示治疗有效,若未达标需考虑再治疗或神经梅毒排查。
孕18周后需通过超声监测胎儿生长指标及胎盘情况,发现胎儿水肿、肝脾肿大等异常时,需联合产科与感染科进行多学科管理。
所有性伴侣均需接受梅毒筛查与预防性治疗,避免重复感染。治疗期间禁止无保护性行为,直至双方完成治疗且血清学转阴。
孕期梅毒患者应增加优质蛋白和铁元素摄入,避免生冷食物,每4周复查直至分娩后1年,新生儿需接受青霉素预防性治疗及血清学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