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皮试结果通常通过观察注射部位硬结直径判断,主要有阴性反应、一般阳性反应、中度阳性反应、强阳性反应四种结果。
硬结直径小于5毫米或无硬结,提示未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或免疫功能严重低下,无须特殊处理,但免疫功能异常者需进一步检查。
硬结直径5-9毫米,可能提示既往接种卡介苗或结核菌感染,建议结合胸部影像学检查排除活动性结核,可遵医嘱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药物预防性治疗。
硬结直径10-14毫米,高度提示结核感染风险,需完善痰涂片检查及胸部CT,确诊后需规范使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联合抗结核药物。
硬结直径超过15毫米或出现水疱坏死,强烈提示活动性结核病,必须立即进行痰培养和药敏试验,临床常用利福喷丁、链霉素、左氧氟沙星等二线药物强化治疗。
皮试后72小时内避免抓挠注射部位,出现强阳性反应应及时至感染科或呼吸科就诊,治疗期间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