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计数偏高可能由缺铁性贫血、感染、骨髓增殖性肿瘤、脾切除术后等原因引起,轻度升高可能无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血栓或出血风险增加。
铁元素缺乏会刺激骨髓代偿性增生血小板,伴随乏力、苍白等症状。可通过补充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等药物纠正贫血,日常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摄入。
细菌或病毒感染会刺激血小板生成,常见于肺炎、尿路感染等,通常伴随发热症状。需针对感染使用头孢克肟、阿奇霉素等抗生素,炎症控制后血小板可逐渐恢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骨髓病变会导致血小板异常增殖,可能伴随头晕、皮肤瘀斑。需使用羟基脲、阿那格雷等药物控制血小板数量,定期监测以防血栓形成。
脾切除术后或脾萎缩时血小板破坏减少,导致数值升高。通常无须特殊治疗,但需警惕血栓风险,必要时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抗凝预防。
建议定期复查血常规,避免脱水或剧烈运动,出现头痛、胸痛等血栓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