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后长包可能由淋巴结炎、皮脂腺囊肿、毛囊炎、腮腺肿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手术切除、局部护理等方式处理。
耳后淋巴结肿大常见于细菌或病毒感染,伴随压痛和发热。治疗需针对原发感染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肟,或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
皮脂腺堵塞形成无痛性皮下肿物,继发感染时出现红肿。未感染时可观察,感染期需外用莫匹罗星软膏,严重者行囊肿切除术。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红色丘疹伴脓头,可涂抹夫西地酸乳膏或口服克拉霉素。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挤压。
腮腺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包块需超声检查,良性肿瘤如多形性腺瘤需手术切除,恶性肿瘤需扩大切除并配合放疗。
避免抓挠患处,观察包块变化情况,若出现快速增大、破溃或伴随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或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