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紫癜性肾炎多数可以临床治愈,预后与病理分型、治疗时机、肾脏损伤程度等因素相关,主要治疗方式包括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免疫抑制剂干预、血压管理及饮食调整。
轻度系膜增生型预后良好,90%以上患儿肾功能可完全恢复;新月体形成或硬化型需积极干预,可能遗留慢性肾脏病。
发病3个月内启动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延迟治疗可能导致肾小球不可逆损伤。家长需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
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1克或血肌酐升高者需强化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泼尼松、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等,须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缓解期需持续随访3-5年,避免感染和过敏原接触,限制高盐饮食,优质蛋白摄入控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1-1.2克。
建议家长建立症状记录本,观察皮肤紫癜复发、尿色变化及水肿情况,每3-6个月复查尿微量白蛋白及肾脏超声,必要时进行肾活检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