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与贫血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和诊断标准,补血方法需根据具体原因选择中医调理或西医治疗。血虚是中医概念,涉及气血不足;贫血是西医诊断,指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数量低于标准。
血虚多由长期劳累、脾胃虚弱等导致气血生化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贫血常见于缺铁、维生素B12缺乏或慢性失血,伴随乏力、心悸等。
血虚通过中医四诊综合判断,贫血需血常规检测血红蛋白水平,成年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可确诊。
可遵医嘱使用当归、熟地黄等中药,配合阿胶口服液、复方阿胶浆等中成药,同时建议食用红枣、猪肝等补血食材。
缺铁性贫血需补充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巨幼细胞贫血用叶酸片和维生素B12,严重者需输血治疗。
日常可增加红肉、菠菜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避免浓茶影响铁吸收,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症状持续应就医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