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乙肝病毒后出现症状的时间一般为1-6个月,实际时间受到病毒载量、免疫状态、年龄、合并感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病毒复制活跃时潜伏期缩短,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需通过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干扰素等控制病毒复制。
免疫功能较强时症状出现较晚,但可能出现急性肝炎表现,可通过免疫调节治疗和保肝药物如水飞蓟素、双环醇、甘草酸制剂等缓解。
婴幼儿感染多呈慢性化且无症状,成人感染更易出现黄疸、肝区疼痛等急性症状,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并遵医嘱治疗。
合并丙肝或HIV感染会加速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腹水、肝性脑病等严重症状,需联合抗病毒治疗并加强肝功能支持。
建议感染者避免饮酒并保持规律作息,定期复查乙肝两对半和肝功能指标,出现皮肤黄染或持续乏力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