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不建议天天进行,治疗频率需根据病情、体质和医生建议调整,通常每周2-3次为宜。过度针灸可能导致皮肤敏感、局部疲劳或气血耗伤。
针灸属于中医外治法,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需遵循“辨证施治”原则。急性病症可短期密集治疗,慢性病需间隔1-2天。
体质虚弱者频繁针灸易出现晕针、乏力;气血旺盛者可适当增加频次,但仍需观察皮肤耐受性。
同一穴位反复刺激可能降低敏感性,建议交替选用配穴方案。局部出现淤青或硬结时应暂停施针。
疼痛类疾病急性期可每日1次,3天后改为隔日;调理类疾病每周2-3次,10次为1疗程后需间隔7天。
针灸后注意保暖避风,避免立即洗澡或剧烈运动,治疗期间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疗效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