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肠炎通常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可通过粪口传播、接触污染物品、免疫力低下、生食不洁食物等途径感染。病毒性肠炎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可通过补液、止泻、调节肠道菌群等方式治疗。
一、粪口传播
病毒通过被污染的水源或食物进入人体,发病后需补充口服补液盐,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消旋卡多曲等药物。
二、接触污染物品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未洗手导致感染,发病后需注意手卫生,可遵医嘱使用洛哌丁胺、布拉氏酵母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
三、免疫力低下
婴幼儿或免疫功能缺陷者更易感染,发病后需加强营养支持,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酪酸梭菌活菌散、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药物。
四、生食不洁食物
食用未彻底清洗的蔬菜水果或未煮熟的海鲜可能感染病毒,发病后需调整饮食结构,可遵医嘱使用奥司他韦、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复方嗜酸乳杆菌片等药物。
病毒性肠炎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高脂高糖食物,症状加重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