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中毒可能由呼吸道吸入、皮肤接触、误食含氨物质、职业暴露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脱离污染环境、对症治疗、氧疗、药物干预等方式缓解。
高浓度氨气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灼伤,表现为咳嗽、喉头水肿。需立即转移至空气新鲜处,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缓解气道痉挛。
液态氨接触皮肤可造成化学性冻伤和腐蚀,出现红斑、水疱。需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感染。
误服氨水或含氨清洁剂会腐蚀消化道,引发呕吐、腹痛。禁止催吐,可口服牛奶或蛋清保护黏膜,静脉注射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
长期接触低浓度氨气可能导致慢性支气管炎,与工作环境中通风不良、防护不足有关。需佩戴防毒面具,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
接触氨气后需立即脱离污染源,出现眼睑痉挛、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时应紧急就医,日常使用含氨产品时保持环境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