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漠视他人权利、缺乏共情和长期行为异常为特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冲动攻击、欺骗倾向、不负责任和缺乏悔意。
典型表现包括持续违反社会规范,为满足个人利益反复欺骗他人,且对自身行为造成的伤害无愧疚感。
可能与童年虐待或忽视有关,涉及遗传因素与不良成长环境的交互作用,脑部前额叶功能异常也被认为有重要影响。
需满足18岁以上、15岁前有品行障碍病史,且存在工作表现不稳定、易怒攻击性等多项临床特征持续存在。
认知行为治疗可帮助识别错误思维模式,严重者需配合心境稳定剂等药物控制冲动行为,但整体治疗效果有限。
早期识别青少年品行问题并及时心理干预至关重要,患者亲属需接受专业指导以建立安全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