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可通过定期监测、生活方式调整、抗病毒药物治疗、肝脏保护等方式干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状态通常由病毒复制活跃度、免疫系统功能、肝脏炎症程度、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决定。
每6-12个月检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载量及肝脏超声,若出现ALT升高或病毒载量超过标准值需启动评估。
严格戒酒并避免肝毒性药物,保持优质蛋白饮食与规律作息,有助于延缓肝脏纤维化进程。
符合治疗指征者可选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等一线核苷类似物,需持续用药抑制病毒复制。
合并肝损伤时可用水飞蓟宾胶囊、双环醇片等护肝药物,重度纤维化患者需进行肝硬度检测评估病情。
建议携带者每餐保证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避免生食海鲜,接种甲肝疫苗预防重叠感染,出现乏力腹胀等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