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操作规范时极少发生传染病传播,主要风险因素包括重复使用针具、皮肤消毒不彻底、操作环境不洁、从业人员未规范防护等。
1、针具污染
重复使用未灭菌针具可能传播乙肝、丙肝等血源性传染病,必须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
2、消毒缺陷
施针部位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局部感染,需用碘伏或酒精进行规范皮肤消毒。
3、环境风险
治疗环境空气或物品表面存在病原体时,可能通过针具间接传播,需保持诊疗场所清洁。
4、操作违规
操作者未戴手套或接触污染物后未更换手套,可能造成交叉感染,须严格执行手卫生。
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针灸治疗,确保使用一次性针具并观察包装完整性,治疗后注意针孔处清洁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