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S活性降低可能增加妊娠期血栓形成风险,主要影响包括妊娠期高血压、胎盘功能不全、流产或胎儿生长受限。蛋白S活性异常与遗传性抗凝蛋白缺乏、获得性消耗增加、妊娠期生理性下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遗传性蛋白S缺乏症可能导致抗凝功能下降,妊娠期需监测D-二聚体,必要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那屈肝素或达肝素抗凝治疗。
妊娠期血液高凝状态会加速蛋白S消耗,建议定期检测凝血功能,出现下肢肿痛需排查深静脉血栓。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疾病会继发蛋白S活性降低,伴随反复流产史,需联合阿司匹林和肝素治疗。
严重肝病导致蛋白S合成减少,可能伴随黄疸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需补充维生素K或新鲜冰冻血浆。
妊娠期发现蛋白S活性降低应定期进行超声多普勒检查,避免长时间卧床,保持适度步行促进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