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间艾灸具有缓解痛经、改善宫寒等益处,但存在烫伤风险或加重出血等潜在弊端。艾灸的作用主要有温经散寒、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缓解疲劳,需注意操作规范与个体差异。
艾灸通过温热刺激关元、三阴交等穴位,帮助舒张子宫平滑肌,减少前列腺素分泌,从而缓解原发性痛经。可配合使用艾条悬灸或温灸盒,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针对经期小腹冷痛、血色暗黑等宫寒症状,艾灸命门、气海等穴位能提升局部温度,促进子宫内膜血液循环。阴虚体质者需谨慎使用以防上火。
经期皮肤敏感度下降,艾灸时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易导致皮肤灼伤。建议选择专业医师操作,家用艾灸仪温度控制在50℃以下为宜。
凝血功能异常或经量过多者,艾灸可能加速盆腔充血导致出血量增加。月经前三天及量多期应暂停艾灸,有子宫肌瘤病史者需咨询中医师。
经期艾灸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开腰骶部敏感穴位,灸后饮用生姜红枣茶补充气血,出现头晕或出血加剧应立即停止。